珊瑚知识----让红珊瑚告诉你,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“红”

       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,华夏民族都是炎黄子孙。炎帝又称赤帝,是中国的太阳神;黄帝的“黄”字,是太阳初出之色;甲古文中的“皇”字,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,下面是一个王字。因此,黄帝氏族也是崇拜太阳神、火神和鸾凤的民族。
       在中国红色是喜庆之色、高兴之色;是吉祥之色;是阳刚之色;是坚强之色,只要是喜庆之事离不开红色,红色代表成功、光荣与美丽。因为喜欢红色,便赋予了“红”以美的含义。
       远眺故宫,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、红色宫门、红色的大立柱、红色的门窗。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,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。中国有着强烈红色文化情结,中国红色文化,迎合了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灵魂托付,对打造现代中国特色和红色文化产业有促进作用。

 


       我国晋朝时对珊瑚产出条件及特征都有所认识,在《格古要论》记载:「珊瑚生大海中山阳处水底」,珊瑚生活在深海中,古人借助铁网进行打捞。晋代苗常言所撰的《三辅皇图》中把红珊瑚称为「烽火树」:「积翠池中有珊瑚,高一丈二尺,一本三柯,上有四百六十三株,云是南越王越佗所献,号烽火树」。古代帝王富豪之家,多收藏有珊瑚树作为陈设装饰,并视之为财富。

 


       《太平御览》引班固《汉武帝事》云:「武帝起神堂前庭,植玉树,茸珊瑚为枝。」记述武帝以珊瑚玉树盆景供奉在神堂之中。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繁盛期,唐代诗人罗隐《咏史诗》云:「徐陵笔砚珊瑚架,赵盛宾朋玳瑁簪」;又有唐彦廉吟《葡萄诗云》:「石家美人金谷游,罗帏翠幕珊瑚钩」;薛逢赋诗吟咏「坐客争吟去碧诗,美人醉赠珊瑚钗。」盛赞唐代仕女们头戴珊瑚发钗风情万种的样子,可见唐代珊瑚饰物之盛行。
       红珊瑚与金、银、珍珠、玛瑙、琥珀、琉璃并列称为佛教七宝,佛教教徒视红珊瑚为如来佛的化身,佛教把红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,多用来做佛珠,或用于装饰神像,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。
在清代,红珊瑚的应用更为广泛,服饰制度中规定很多饰物一定要以红珊瑚代之,例如:皇帝在行朝日礼仪中,经系嵌带版的朝带、戴红珊瑚朝珠。

 


       皇太后、皇后在非常隆重的场合要穿朝服时,必须要戴三串朝珠,其左右两串为珊瑚;而皇贵妃、皇太子妃、贵妃以及妃等,除了中央一串为琥珀与太后的东珠有所区别外,别两串也是以红珊瑚为质材;嫔及贝勒夫人、辅国夫人等,戴在中间的一串朝珠,一定要是珊瑚制成的。
       清朝官吏实行九品官制,级别大小可以从帽子上的不同顶珠,即帽子正中的饰物来加以区别:一品-红宝石,二品-珊瑚,三品-蓝宝石,四品-青金石,五品-水晶,六品-砗磲,七品-素金,八品-阴文镂花金顶,九品-阳文镂花顶。
       清代庶民服饰之用在古代生活的饰物,如簪、步摇、钮子、戒子、手镯、挑牌、斋戒牌、耳饰、如意以及数珠手串等,都少不了以红珊瑚制成,或镶饰珊瑚。

 


       从古至今,珊瑚就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,代表高贵与权势,又称“瑞宝”,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。古今中外,无论是远古先民、宫廷朝官,还是平民百姓,对红珊瑚都有真挚虔诚的信仰和偏爱,不同的文化结构蕴涵着不同的文化涵义,更演绎出不同的红珊瑚文化特色。
 

图片来源:网络

在线留言

%{tishi_zhanwei}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