珊瑚知识----跨越地中海的珊瑚传奇,讲述历史的绝代芳华

       宝石珊瑚在欧洲被发现并加以运用的年代很早,都围绕着神秘力量的传说居多。如船只遇风搁浅在珊瑚林上而安全获救,红色的珊瑚树被转化为破凶招祥的圣物,船员会拿珊瑚枝挂在船头当做辟邪消灾的神圣物品;放置在家里就成为代表身份地位的装饰宝物,甚至拿进产房庇佑母子平安吉祥;神圣的教堂也少不了珍贵的装饰珊瑚,宗教器皿上镶嵌宝石珊瑚更显珍贵。

 


大航海贸易下的欧洲古船


       珊瑚在西方世界有很高的接受度,其运用更是广泛而普遍。地中海宝石珊瑚的产业化,很快就在欧洲掀起珊瑚风暴,红色的珊瑚质地鲜红、温润,代表着尊贵、热情和美丽,是欧洲贵族名媛难以抗拒的宝贝。经历了六、七百年的时间,宝石珊瑚仍然是欧洲仕女的最爱,历经不衰。

 


佩戴红珊瑚饰品的欧洲仕女


       地中海的宝石珊瑚生产特性是生长在浅海中,所以早期采集的珊瑚商人均可用潜水方式在海里搜寻采集,很快,深度在二十至三十米的珊瑚被采集一空。人类发明氧气筒后,采集作业就可下探更深一层的海域,但采集过程的潜水夫病也应运而生,夺走不少采集珊瑚者的生命。

 


早期地中海贸易油画


       除了潜水采集之外,也有专业船只以机具和渔网捞采更深层的珊瑚,工法和亚洲国家捞采的原理大同小异。以木材或钢材做成类似十字架,并附以渔网使下沉海底,网捕珊瑚。起网时则以人力推动,运用转轮绞起绳索,后期发展成机器式的扬绳机,缩短了珊瑚采集过程的劳力和时间。

 


中世纪早期威尼斯在航海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,宝石珊瑚为主要商品


       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国家均有产宝石珊瑚,但宝石珊瑚的市场却以意大利为聚集地。地中海的北岸(欧洲)如葡萄牙、西班牙、希腊、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很早就开采宝石珊瑚,这里的宝石珊瑚均为赤红单一颜色,品质优良,色质均匀微透、温润,是地中海珊瑚色泽最红的产区;也有部分材质有蛀洞、裂痕、鸡爪痕等天然瑕疵。地中海南岸(北非)如摩洛哥、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所产的珊瑚色泽较地中海北岸的珊瑚淡,多属桃色,材质温润,少有天然蛀洞,此产区的珊瑚质地优良;意大利半岛居地中海中间,所产珊瑚色泽介于地中海南北岸的中间。

 


海底珊瑚原枝


       地中海的珊瑚开采很早,资源亦很快就枯竭。18世纪后期,由于日本珊瑚业的开发,珊瑚材料及加工品源源不断注入欧洲的市场,使意大利的珊瑚市场得以延续。当日本的珊瑚原料产量减少,又适逢台湾的珊瑚盛期,更激起欧洲市场的巨大涟漪。于是,有百多年来的历史的东方宝石珊瑚,在国际间扮演了举重若轻的角色。

 


       由于地中海产的珊瑚特征是枝体色泽单一,不如亚洲珊瑚有白色中心点,地中海宝石珊瑚体枝更均匀细小,直径能超过10厘米以上就算大型的了,所以无法雕刻成大型艺术品。欧洲金属工艺附带创意且手工细致,在首饰上,常搭配金银等贵金属做设计,或是将珊瑚切成片状再雕刻,并拼贴做成非常精美的艺术品。
欧洲古董珊瑚品鉴

 


20世纪四十年代的珊瑚花瓶胸针


       此件珍宝最为特殊之处在于由珊瑚制作的瓶子,瓶子尖底无法直立,是古代希腊随身携带放置橄榄油的上釉陶瓶,用以擦拭身体,这样的陶瓶今天已经极少存世。有趣的是,19世纪的文献描述中,这样的瓶子多为橙色釉,釉层脱落后露出白色底,与珊瑚俏色一致。

 


维多利亚时代的珊瑚浮雕胸针


       融入浮雕的珠宝设计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珍爱,一经女王佩戴就成为人们追随的风潮。人们不断尝试以不同材质的珊瑚来体现立体人物侧影浮雕,珊瑚珠宝作品也越来越多样化。

 


19世纪珊瑚相片盒胸针及耳环


       此套采用18K黄金镶嵌意大利珊瑚制作而成的珍宝,产于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。这枚胸针和耳饰是老工,珊瑚纹路清晰,纯手工镶嵌细腻。古老的工艺都偏好用黄金镶嵌来映衬珊瑚,很少见到成套的珊瑚胸针和耳饰,尤为珍贵。
 

图片来源:网络

在线留言

%{tishi_zhanwei}%